「抵繳住院醫療費用」,不必先付清醫療費就能申請保險理賠。
醫療險只能在療程結束並付清醫療費後才能申請理賠嗎?那可不一定喔!台灣其實有多家保險公司提供預先理賠的服務,稱之為「抵繳住院醫療費用」,它是指保險理賠金直接扣抵住院期間產生的醫療費用,無需保戶先墊付現金再申請理賠,讓保戶在出院時能直接從保險給付中扣除醫療費用,並僅需補繳差額或由保險公司匯款返還餘額。
如何啟動醫療險的抵繳住院醫療費用服務?
1.住院前:開通抵繳服務(僅首次使用需辦理開通)
聯繫保險公司服務人員或至服務中心填寫「服務同意暨申請書」以開通抵繳服務資格。
2. 住院中:簽署特種個資同意書(當次就醫需填寫)
於住院期間,簽署特種個資同意書,交給醫院負責單位,授權保險公司取得就醫資料,醫院會將當次就醫資料傳輸給保險公司進行試算,試算項目包含:住院日額金、特殊病房費、手術費等,實際試算項目會因合作醫院略有差異,建議事先查詢可抵繳範圍。
3. 出院時:完成出院手續,保險金直接抵繳住院費用。
出院時可直接從應付的醫療費用中,扣除保險公司估算的理賠金額。
,若抵扣金額不足以支付當次住院費用,保戶需補繳差額。 若抵扣後仍有餘額,保險公司會將差額匯款至保戶指定帳戶。
減輕經濟負擔以及縮短理賠時間
台灣雖有健保,但受限於健保的財務吃緊,醫療費用其實因自費項目不斷攀升中,到醫院”維修身體“動輒支付二十幾萬,甚至是更高的金額,早已不是罕見少數,所以保險公司與醫院合作提供預先理賠服務,大大減輕了經濟壓力,畢竟對於有些人來說支付大額的醫療費可能需要先資金調度(例如:出售股票、解定存...),同時它通常還能縮短理賠時間,省去出院後申請理賠的手續,不必再準備一大堆就醫單據,例如診斷證明、醫療費用收據....,這就是區塊鏈技術運用於保險理賠的效益之一。
做醫療決策時時別忘了一併評估自身的保單資源
你是不是曾經在出院或是療程結束後,才突然想到自己有醫療險保單可申請理賠的經驗?事後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並檢附了一大堆理賠所需的資料後才發現不符理賠範圍或是核定的理賠金額與實際花費落差大,感受實在不太好,其實可理賠範圍、可抵繳額度與保單規劃內容有關,建議做醫療決策時一併評估自己所投保的保單有哪些適用權益,例如:該次的醫療項目是否在保單的保障範圍內?保單有多少額度可理賠病房、手術、醫材、藥物..等項目?就醫的醫院是保險公司「抵繳住院醫療費用」的合作對象嗎?這些都可以向自己的保單服務人員或是保險公司客服諮詢,這樣就能夠提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安排,後續更能安心就醫、放心休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