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平安險/旅遊不便險?!傻傻分不清楚!!
在後疫情時代的這兩年,因為被悶了好一陣子,當邊境逐步開放,加上國旅住宿費用多半高的讓人乍舌,國人紛紛轉向國外旅遊,形成報復性旅遊的現象。
根據觀光局的統計,疫情前 108 年的出國人次約 1700 萬,110 年雪崩式跌到35 萬,112 年中疫情降階,在短短的一年內出國人數就回升到疫情前的 1680萬人次,光日本地區,去年就有 600 萬的台灣人曾經造訪,所以旅平險/不便險的需求與詢問度就因此升高。
但是,對於旅遊保險,你真的了解且買對了嗎?
- 旅遊保險是許多人出國前都會購買的保障,但是多數人只關心『行程延誤賠不賠?』
- 旅遊不便險因應航班延誤、行李遺失等問題,廣受歡迎跟討論,但它真的最重要嗎?
- 旅遊平安險往往被忽略,但實際上關乎生命安全及高額的醫療費用這篇文章將拆解兩者的差異,讓你知道如何正確投保。
旅遊不便險:解決行程上的小麻煩,大多為『財物損失』的補償
主要保障項目:
- 航班延誤、取消(通常需達一定時數)
- 行李延誤、遺失(不同保單理賠標準不同)
- 旅行文件遺失(如護照遺失產生的費用補償)
- 緊急替代交通、住宿補償(如因天災滯留)
限制與迷思:
- 不是所有延誤都理賠,需符合條件
- 賠償金額有限,通常只是補貼性質
- 非所有突發狀況都受保,舉例一個常見的糾紛,並非所有航空公司在托運行李時都小心翼翼,行李箱破損時有所聞,所以行李箱本身的破損已在近幾年列入不保事項。
旅遊平安險:關乎生命安全的真正保障,海外醫療通常是計劃外的高額支出
主要保障項目:
- 意外身故或失能(理賠家屬或受益人)
- 海外突發疾病或意外醫療(含急診、住院)
- 緊急救援與醫療運送(例如空中救護回國)
- 旅遊期間第三人責任險(如不小心撞傷人或毀損財物)
為何比旅遊不便險更重要?
- 國外醫療費用昂貴,一場急診就可能燒掉數十萬甚至上百萬
- 重傷或死亡風險遠比行李延誤嚴重
- 緊急撤離、送回國等費用驚人,沒有保險將難以負擔
大眾對旅遊不便險的迷思與現實
- 『我已經有醫療險了,出國不用再買旅平險或不便險了』:10 張機票的錢可能都不足以支付海外一天的住院費用,若發生嚴重意外,沒有額外的醫療保障將難以承擔高額費用。
- 『我有信用卡送的保險,不用再買旅平險』:信用卡附贈的保險通常不包含醫療和轉送等關鍵項目,或僅限搭乘大眾運輸期間,又或者保障對象為刷卡者本人,有些甚至刷卡購票未達贈送門檻,但卻誤以為包含保險了。
投保旅遊保險小叮嚀
- 投保時優先考慮旅遊平安險:確保有高額醫療保險、緊急救援與意外保障
- 旅遊不便險做為額外補充,而非唯一選擇
- 『海外突發疾病』有些限制契約生效 90 天內未曾接受診療,有的是 180天,是否包含法定傳染疾病也是疫情後大家會特別在意的項目
- 24 小時在線的客服,讓你人在國外發生事故時,求助有門!
真正的旅遊保障,不該只在意『不便』
- 旅遊不便險能減少麻煩,但旅遊平安險才是最關鍵的保障
- 醫療費用、緊急救援、意外事故的風險遠比航班延誤更嚴重
透過以上說明,下一次出國時,你應該更清楚知道如何選擇正確的保險了,聰明選擇旅平險,確保旅程無憂,讓安全與安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