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的是保障還是情緒?
一份保險規劃背後的感性迷思與理性選擇
「姐姐,我怕我先生比我早走……妳覺得壽險、意外險,我該怎麼規劃才不會後悔?」
這是某天晚上我收到的一則訊息。
說真的,第一時間我很驚訝,不是因為問題的內容,而是因為她後面說出了一個讓我久久無法忘記的原因。
「因為我媽說,看我老公體格不好,應該活不久;而且她還算了生命靈數,說我跟小孩這輩子會過得比較辛苦。」
投保的起因,往往來自一個被點燃的憂心。
感性規劃,理性執行。 容易嗎?
我們常說:「規劃保險是為了轉嫁風險,而不是為了恐懼。」但現實生活中,觸發人們開始規劃保險的,往往是一種說不清的「感覺」——或許是一次身邊朋友的意外、一次醫院急診的經歷、甚至,只是媽媽的一句「我覺得你老公不會活很久」。
很多人不是沒想過風險,而是不知道該從哪開始。
我很感謝她願意把這樣的擔心說出來。因為,說出來,才有機會看見問題,才有機會找到方法。
所以我沒有急著推薦商品,而是先了解她的預算與期待,然後給出兩個常見的「定期壽險」選項,以客戶的年齡來算:
🔹方案一:遞減型定期壽險
- 每年保費:約2.5萬元
- 保額:1000萬(逐年遞減)
- 保期:20年
🔹方案二:平準型定期壽險
- 每年保費:約5萬元
- 保額:1000萬(固定)
- 保期:20年
保費差了一倍,但保障的呈現方式完全不同。
情緒說:「我想保額穩定」
理智說:「我預算只有一半」
沒過幾天,她打電話來,語氣有點糾結:「我不喜歡保額一直變少的感覺,我覺得方案二的平準型比較好,但超過我預算耶,可以把保額砍半,降成跟第一個方案差不多的保費就好嗎?」
這是一個典型的矛盾狀態:明明知道要遵守規劃原則,但心裡還是希望“看起來比較符合期待”。
但這樣的選擇,其實正在做的,是:
🔻 花一樣的錢,買只有一半的保障
🔻 或者 多付一倍的錢,才有原本的保額
我忍不住問她:「你是想為你跟孩子準備一份萬一用上能夠安心的保障?還是買一份讓你現在感覺良好的商品?」
這兩者,其實差很多。
📊 真相不一定動聽,但值得清楚解析
以我們剛才的例子來看:
如果選擇遞減型保險,雖然保額會逐年下降,但第10年仍有約600萬保障,甚至直到第12年,保障都還高於同樣保費下能買到的平準型壽險。
從數據上來看,它其實是對客戶的錢包來說比較有效率的選擇。
但從感覺上來看,平準型那整行「500萬的固定數字」就特別安心,至始至終都沒有變,彷彿明確在保護一切。
這正是感性與理性拉扯的瞬間。
❓到底要保多少才叫「剛好」?
一份好的壽險規劃,先要從「家庭責任」開始算起,而不是從「我有多少錢可以買」開始(儘管這個考量也相當重要)。
來,我們試著簡單推演一下:
Step 1:先算出「每年家庭責任額」
至少應包含以下項目但不限定僅此:
- 家庭基本生活支出
- 房貸、車貸
- 孩子教育費
- 父母孝親費
假設這些開銷一年是120萬,而先生負擔其中的70%,就是每年需要準備84萬。
Step 2:再算「責任期間」
例如孩子教育費:孩子今年3歲,夫妻約定要負責教育程度到大學畢業(約22歲),那還有19年責任期,這19年的基本生活支出在孩子維持就學期間的費用只會逐年增加,不會減少!尤其是高等教育期間父母的支出遠不僅止於學費而已。
再看房貸、車貸的剩餘年期與貸款餘額,目前的還款負擔主要在誰身上?若失去還款能力,另一半有辦法獨立承擔嗎?
假設每年就是需要84萬,那麼可簡單計算出:
➡️ 84萬 × 19年 = 約1596萬元
這就是先生的「家庭責任總額」。
以上計算可以看出,就算身處在同一個家裡,人口組成與負擔責任度不同,每個人需要的總額經過個別考量計算後,也都不盡相同。
Step 3:人生的畢業典禮費用
這部分會因人而異,但保險本質上,就是為人生最後一刻買一張門票。
📌這份保障,必須長期維持效力
很多人買保險的當下很積極,但沒想過「這份保單,撐不撐得到需要它的那一天?」
保單長期存在的前提是:你願意長期持有它,而不是哪天覺得「這保費好貴」就停掉。
影響這個決定的關鍵往往不是數據,而是情緒。是對業務員的信任感、對保單本身的「喜好感」,甚至只是因為「我朋友說那家不好」。
這時候,感性消費就會讓你在最不該放棄的時候,選擇放棄。
❤️ 你為家人準備的,不是錢,是一份愛
我很喜歡一位前輩說過的一句話:
「我可以給你我的建議,但最後決定哪一種,請你以自己的想法為優先。」
這不代表我不專業,而是因為——保障,是你自己的人生選擇,不是別人替你決定的。
所以再問一次:
- 你要的是一份實質的安全,還是心理上的安慰?
- 你要讓現在的保額屈就價格,還是讓未來的保障有足夠的價值?
- 你希望家人真的有後盾,還是只是「好像有保險」的感覺?
買保險不是比誰保的多,而是用對的邏輯、負得起的金額,買下這個家庭的底氣。
而每一份保障,都該是你深思熟慮後,送給家人的一封無聲的情書。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打中你,歡迎分享給正在煩惱保險選項的朋友。
寫在最後:
**每一份長期保單,都值得被慎重對待。**
因為當那一天真的來臨,你會慶幸自己當初不是為了「便宜一點」、「有買就好」而做出妥協,而是真心為家人留下你本來就期待能帶給他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