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就要開了,要怎麼買保險?該買什麼?
從蘆洲便當店氣爆事件,看創業者為什麼更需要店舖保險
🏠 創業的起點:夢想與風險同行
小高,是一位餐飲工作者,從業五年後,決定勇敢跨出那一步,自己創業。經過兩個月的準備,他終於在桃園找到一間約25坪的小店面,準備開設一家主打日式關東煮與炸物的餐廳。
一切似乎都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裝潢完成、設備到位、菜單設計也完成。就在開幕前夕,一位朋友提醒他:「你店面的保險都處理好了嗎?」
這句話讓小高愣了一下:「保險?開店還要保險嗎?不是只有人或車子才需要保險嗎?」
這部分,其實是許多初次創業者的共同盲點。投入大筆資金租店、裝潢、添購設備,甚至砸預算做網路行銷、社群口碑,卻忽略了一件更基本的事—
『萬一店裡發生意外,誰來幫你承擔風險?』
🔥 為什麼開店前要考慮保險?
對創業者而言,店舖不只是工作的地方,更是夢想與積蓄的結晶。
一場火災、一場氣爆、一次意外事故,甚至一次食材污染,都可能讓一切歸零。而這些風險,其實都能透過適當的店舖保險提前分散。
根據產險公司統計,餐飲業是商業火災與意外事故的高風險行業之一。
廚房明火使用頻繁、油煙管線長、電器多、人流密集,任何一個小疏忽都可能釀成重大事故。
⚠️ 蘆洲便當店氣爆事件:一次真實的警示
2025年10月4日,新北市蘆洲區發生一起嚴重的便當店氣爆事件。
當時店內疑似瓦斯外洩,瞬間引發爆炸與火勢,整個店面陷入火海。
爆炸威力不僅波及周邊店家與住宅,造成多人受傷,也使整條街區陷入混亂。
該新聞的畫面相當震撼:爆炸瞬間、飛散玻璃碎片、濃煙佔滿空間。監視器畫面顯示,瓦斯工人扛著瓦斯桶進入店門後才兩分鐘,就突然發生氣爆。爆炸波及範圍廣,甚至連對街路人與機車騎士都受傷。事後勘查指出,該社區一個月內曾經兩度發生火警,地區安全性本就令人關切。
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所有創業者:店舖保險不是附加選項,而是經營穩定的基本防線。
🏬店舖保險的主要保障項目
想要保障自己的店面安全,創業者至少要了解以下兩種最基礎的保險:
1.商業火災保險
保障因火災、爆炸、閃電或其他意外事故導致的店面建築物、裝潢、設備及庫存損失。對餐飲業來說,這是最基本也最必要的保險。
一旦發生火警,不僅店面無法營業,還可能需負擔鄰店波及的損害賠償。
沒有保險的情況下,業者幾乎無法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經濟打擊。
2.現金保險
對餐飲業者而言,「現金」不僅存在帳上,還經常以現金收入的形式留在店內。尤其小吃店、飲料店、便當店這類現金交易比例高的行業,一旦遭遇竊盜、搶劫或火災損毀,損失往往難以追回。
現金保險正是針對此風險而設計的保障,通常包含:
• 庫存現金保障:營業時間內或打烊後保存在保險箱中的現金遭竊、搶奪、火災、爆炸所致損失,可獲理賠。
• 櫃檯現金保障:在契約載明的櫃台地址及範圍內,若發生竊盜、搶奪、火災、爆炸,也能申請補償。
這類保障特別適合每日收現金、無電子支付或延遲入帳習慣的店家。
許多餐飲老闆都有「等明天再去存錢」的習慣,但風險就在那一晚發生。
若能提早規劃現金保險,即使意外發生,也不至於血本無歸。
3.公共意外責任保險
保障顧客或路人因店家設施、裝潢、地板濕滑等原因受傷的賠償責任。
這類事故在餐飲業十分常見,例如:
• 客人滑倒骨折
• 掛燈掉落砸傷顧客
• 熱湯潑灑造成燙傷
透過此保險,這些賠償費用可由保險公司分擔,讓店家免於巨額支出。
🧩 進階保障:打造更完整的店舖防護網
近年市場上出現一些「綜合型店舖保險方案」,除了基本的火災與公共意外保障外,還可依需求附加多項擴充保障:
• 產品責任險:
若顧客食用餐點後出現食物中毒、過敏反應等問題,保險可協助支付醫療與賠償費用。
• 雇主意外責任險:
員工在工作中受傷(例如被油燙傷、搬重物拉傷)時,雇主依法需負賠償責任,此險可協助支付相關費用。
• 停業損失補償保險:
若因火災或爆炸導致店面暫停營業,可補償期間損失的營業收入,幫助業主度過修復期。
• 玻璃保險:
針對餐飲店常見的大面玻璃門窗,若因意外破損,可獲得更換與修理補償。
這些進階保障就像是為店舖多加幾層安全網,讓創業者在面對各式各樣突發狀況時能從容應對。
💡 不再怕被話術:資訊公開透明的新時代
許多老闆對保險的第一印象是「聽不懂、怕被推銷」。但其實,現在的保險市場已經非常公開透明。你可以在各大保險公司網站上查詢保單條款、保障內容與試算費率。甚至部分公司提供線上報價功能,創業者可以先自行了解後再決定是否洽詢專業人員討論。
建議店家在投保前先釐清幾項基本資訊:
• 店面是自有或租用?
• 裝潢與設備價值多少?
• 員工人數與日常工作風險?
• 是否提供外送或外帶(涉及產品責任風險)?
• 店內實際使用坪數?
當你掌握這些資料,再與顧問討論,就能從「被推銷」變成「主導選擇」。
🔍 從蘆洲氣爆學到的三個創業保險教訓
- 風險不是「可能」,而是「隨時會發生」
再小心的店家,也無法完全避免外在因素導致的意外。
- 防災之外,更要有「復原力」
保險不是取代安全措施,而是確保在意外發生後,你還有重建的能力。
- 保險是經營責任的一部分
這不只是保護自己,也是保障顧客、員工與社區安全的表現。
💬 用理性取代恐懼,讓保障成為創業的後盾
保險不是詛咒,也不是浪費。它是一種讓創業者能「安心拚事業」的安全機制。
就像你會為餐點選擇最好的食材、為員工提供安全環境,那麼也該為營運風險建立防護系統。提前做好保險規劃,代表你對店舖、顧客與團隊都負責。真正成功的創業,不只是「能開店」,而是「能長久開下去」
✅ 結語:讓保障,成為你創業的第一步
當你投入數十萬甚至上百萬打造夢想的店舖時,千萬別讓一場意外將努力化為烏有。開店清單中,除了菜單、裝潢、行銷,更該加上一項——店舖保險。透過公開透明的資訊、線上報價與多元方案,你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險組合。讓「保險」不再是成本,而是你創業路上堅實的後盾、夢想路上穩定的支柱。每天開門迎客時,不只賣出美味,也買到一份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