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會永遠需要保險
「這有保障終身嗎?」、「最後沒用到的話,錢可以拿回來嗎?」、「我要只繳 20年,以後就不用再繳費的那種」,這是多數在購買保險商品時,客戶會問到的問題,是大眾所關切的,卻也是極需破除的迷思,這些疑問看似合理,卻對保險的本質存在誤解。
先想想我們為什麼需要保險?是希望門診手術 3000 元時,保險公司賠付給我嗎?還是希望罹患重大疾病、暫時工作收入中斷時,保險給我一筆 200 萬,讓我專心治療、安心養病呢?保險從來就不是為了「小風險」而生,而是要轉嫁「巨大的財務損失」,那些一夜間就足以翻天覆地、讓我們散盡家產的人生風暴,是疾病也可能是意外。
所有的保費,都是由精算師計算而來的,保險公司是營利單位、非慈善機構,所以若保戶抱持著「不能虧錢、所有繳的保費都要拿回來」的心態,那就會落入誤區,是一個大錯特錯的期待,你以為的還本、沾沾自喜的保障終身,其實與之對應的都是極低的保障,一個當風險來臨時立刻殘破不堪的破傘。若不希望在工作打拼的奮鬥期就將大額保費卡在終身型的保險上,建議在高責任期時規劃定期險,而省下來的保費應進入投資儲蓄。
人生的責任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你不會永遠需要保險,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房貸會還清、你的責任會下降,而這時,你的財務能力應該已經夠穩定,投資儲蓄的財富水庫也已達安全水位,就不再需要仰賴保險來應對風險。
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往往容易被忽略,就像運動一樣,每個人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但真正能夠立即行動的人卻不多。同樣的,今天不買保險,明天也不一定會生病,但人生沒有氣象台,沒有預報員能告訴我們明天是晴天還是雨天,做好萬全準備及早規劃,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當一個稱職的掌舵者。 在措手不及的暴雨中,保險就像一把大傘保護著我們,有了傘,無法讓天空不下雨,但下雨時,可以讓我們不變成落湯雞,有傘的人擁有選擇權,你可以漫步在雨中,或者優雅的走向室內,在屋簷下等待天晴。